認識絞股藍家族不同品種的形態(tài)差異是準確識別和利用它們的關鍵。絞股藍屬植物種類繁多,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至東亞地區(qū),中國是其多樣性中心,擁有約20種(包括變種),其中許多具有藥用價值。
核心識別要點:
葉型(關鍵特征): 這是最直觀的區(qū)分點。絞股藍屬植物葉型變化很大,從單葉不分裂到掌狀復葉(3-9小葉)。
卷須位置(關鍵特征): 卷須著生的位置(腋生或頂生)是重要的分類依據(jù)。
毛被: 莖、葉柄、葉片、花序等部位的毛被(有無、類型、疏密)是重要特征。
花部特征: 花序類型(圓錐狀、總狀)、花冠顏色(白色、淡綠色、紫色)、雄蕊數(shù)目等。
果實特征: 漿果的形狀(球形、倒卵形)、大小、顏色(成熟后多為黑色或綠色)、毛被(光滑或有毛)等。
常見及重要絞股藍品種的形態(tài)差異:
五葉絞股藍
- 學名: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(Thunb.) Makino
- 別名: 七葉膽、七葉參、小苦藥、遍地生根(最常見、最廣泛栽培和利用的品種)
- 形態(tài)特征:
- 葉: 掌狀復葉,通常具5片小葉(但變化大,常見3-7片)。小葉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,邊緣有鋸齒。葉面綠色,背面常淡綠色或帶灰白色。葉柄長。
- 卷須: 通常2叉,著生于葉腋(腋生)。
- 莖: 草質(zhì)藤本,莖細弱,具縱棱及溝槽,無毛或疏生短柔毛。
- 花: 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?;ㄐ。ü诘G色或白色。雄蕊5枚。
- 果: 漿果球形,成熟時黑色,光滑無毛。
- 特點: 分布最廣,適應性最強,是保健品和中藥的主要來源。形態(tài)易變,小葉數(shù)目常不穩(wěn)定。
七葉絞股藍
- 學名: Gynostemma laxum (Wall.) Cogn. (或有時被視為 G. pentaphyllum 的一個變種 G. pentaphyllum var. dasyphyllum)
- 別名: 大葉絞股藍、毛七葉膽
- 形態(tài)特征:
- 葉: 掌狀復葉,通常具7片小葉(但也可見5-9片)。小葉明顯比五葉絞股藍大且寬,多為倒卵狀長圓形或?qū)挋E圓形,邊緣鋸齒較粗大。葉片兩面(尤其背面脈上)及葉柄常密被短柔毛。
- 卷須: 通常2叉,著生于葉腋(腋生)。
- 莖: 草質(zhì)藤本,莖相對粗壯,具縱棱,常密被短柔毛。
- 花: 圓錐花序較大?;ㄐ?,花冠顏色類似五葉。雄蕊5枚。
- 果: 漿果球形,成熟時黑色,常被短柔毛(是重要區(qū)別點)。
- 特點: 葉片更大更寬,毛被更顯著(尤其背面和果實),小葉數(shù)通常較多(7為主)。常被視為品質(zhì)較好的藥用品種。
單葉絞股藍
- 學名: Gynostemma simplicifolium Blume
- 別名: 獨葉絞股藍
- 形態(tài)特征:
- 葉: 單葉,不分裂(這是最顯著的區(qū)別?。H~片形狀變化大,卵形、心形、戟形或不規(guī)則掌狀淺裂(但非復葉)。葉片紙質(zhì),邊緣有稀疏波狀齒或近全緣。
- 卷須: 單一或2叉,著生于小枝頂端(頂生)(這是區(qū)別于前兩種的關鍵特征!)。
- 莖: 草質(zhì)藤本,莖細長,無毛或近無毛。
- 花: 圓錐花序頂生。花小,花冠淡綠色。雄蕊5枚。
- 果: 漿果球形,成熟時黑色,光滑無毛。
- 特點: 單葉和頂生卷須使其極易與其他絞股藍區(qū)分。分布也較廣,也有藥用價值。
長梗絞股藍
- 學名: Gynostemma longipes C. Y. Wu ex C. Y. Wu & S. K. Chen
- 形態(tài)特征:
- 葉: 鳥足狀復葉,通常具5片小葉。小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邊緣有疏離的小鋸齒。
- 卷須: 細長,通常2叉,腋生。
- 莖: 草質(zhì)藤本,莖細弱,無毛。
- 花: 最大的特點是花梗極細長(可達2厘米)。圓錐花序腋生,非常疏散?;ㄐ?,花冠淡綠色或白色。雄蕊5枚。
- 果: 漿果球形,較小,成熟時黑色,光滑無毛。
- 特點: 細長的花梗是其顯著特征。分布相對局限。
毛果絞股藍
- 學名: Gynostemma pubescens (Gagnep.) C. Y. Wu ex C. Y. Wu & S. K. Chen
- 形態(tài)特征:
- 葉: 鳥足狀復葉,通常具5片小葉。小葉卵狀披針形,邊緣有鋸齒。葉片紙質(zhì),兩面(尤其背面脈上)及葉柄密被短柔毛或長柔毛。
- 卷須: 通常2叉,腋生,被毛。
- 莖: 草質(zhì)藤本,莖具棱溝,密被長柔毛。
- 花: 總狀或圓錐花序腋生?;ㄝ^小。雄蕊5枚。
- 果: 漿果球形,成熟時綠色(有時帶紫色)或黑色,密被白色長柔毛(這是最顯著的區(qū)別點?。?。
- 特點: 全株密被長柔毛,特別是果實上密布白色長毛,非常容易識別。
重要區(qū)分點總結表:
| 特征 | 五葉絞股藍 | 七葉絞股藍 | 單葉絞股藍 | 長梗絞股藍 | 毛果絞股藍 |
| :----------- | :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: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:--------------- | :---------------- | :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葉型 | 掌狀復葉,通常5小葉 | 掌狀復葉,通常7小葉 | 單葉不分裂 | 鳥足狀復葉,5小葉 | 鳥足狀復葉,5小葉 |
| 卷須位置 | 腋生 (葉腋) | 腋生 (葉腋) | 頂生 (枝頂) | 腋生 | 腋生 |
| 毛被 | 莖葉常無毛或疏生短柔毛 | 莖、葉背、葉柄密被短柔毛 | 莖葉常無毛 | 莖葉常無毛 | 全株密被長柔毛 |
| 果實毛被 | 光滑無毛 (黑色) | 常被短柔毛 (黑色) | 光滑無毛 (黑色) | 光滑無毛 (黑色) | 密被白色長柔毛 (綠/黑) |
| 最顯著特征| 5小葉為主,腋生卷須 | 7小葉為主,密毛,果被短毛 | 單葉,頂生卷須 | 花梗極細長 | 果實密被白色長毛 |
易混淆對象:烏蘞莓
- 學名: Cayratia japonica (Thunb.) Gagnep.
- 區(qū)別要點:
- 卷須位置: 卷須與葉對生(在葉柄基部的對面),而絞股藍卷須腋生或頂生(與葉同側)。
- 葉: 鳥足狀復葉,通常具5片小葉,但小葉形狀、排列與絞股藍不同(尤其頂生小葉)。
- 花: 聚傘花序,花冠4瓣,明顯區(qū)別于絞股藍的5瓣(有時4瓣但少見)。
- 果: 漿果較小,成熟時紫黑色,而常見絞股藍多為黑色或綠色帶毛。
- 用途: 主要作為野生植物,藥用價值與絞股藍不同。
總結與建議:
葉型和卷須位置是首要觀察點: 單葉+頂生卷須 -> 單葉絞股藍;復葉+腋生卷須 -> 再看小葉數(shù)目和毛被。
毛被和果實特征至關重要: 特別是區(qū)分五葉、七葉和毛果絞股藍的關鍵。七葉通常毛多(尤其葉背),毛果果實有長白毛;五葉通常較光滑。
形態(tài)易變: 小葉數(shù)目(如五葉絞股藍常有3-7片)、毛被疏密在種內(nèi)可能有變化,需綜合判斷。
花果期觀察更準確: 開花結果時,花的結構(雄蕊數(shù))、果實的毛被和顏色是更可靠的鑒定依據(jù)。
野外識別謹慎: 對于不熟悉的種類,尤其是考慮藥用或食用時,務必準確鑒定,避免誤采烏蘞莓等相似植物或未知有毒植物。最好結合植物志、圖鑒或請教專家。
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形態(tài)差異,就能更好地認識和區(qū)分絞股藍家族的不同成員。記住,五葉絞股藍是最普遍和主要的栽培利用種,而其他品種也有其獨特的形態(tài)特征和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