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經(jīng)·衛(wèi)風(fēng)·木瓜》里,那“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”的深情吟唱,穿越千年光陰,至今仍縈繞耳畔。然而,這“木瓜”究竟為何物?漢代經(jīng)學(xué)大師鄭玄曾注曰:“木瓜,榠樝也?!钡稳岁懙柙凇钝拧分袇s提出異議:“木瓜,其實如小瓜而有鼻,津潤味不木者謂之木瓜?!苯鷮W(xué)者聞一多先生更在《風(fēng)詩類鈔》中明確斷言:“木瓜,即今之甜瓜。”
這看似尋常的甜瓜,竟在《詩經(jīng)》古老篇章中悄然登場,而后又沿著中華文明的脈絡(luò),逐漸演變?yōu)槠碜酉笳鞯莫毺胤?。這小小的果實,竟承載著千年文脈的厚重與生命繁衍的深切期冀。
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綿》中“綿綿瓜瓞,民之初生”的詠嘆,早已為后世播下了甜瓜象征的種子。那藤蔓上接連不斷結(jié)出的大小瓜果,與人類繁衍的圖景天然契合。漢代《洞冥記》中記載的“種火盆結(jié)瓜”的異事,更顯神秘色彩——那“瓜”字在古語中常與甜瓜相聯(lián)。至魏晉時期,郭璞在《瓜賦》中寫道:“羊骹虎掌,桂枝蜜筒,玄表丹里,呈素含紅。”其中“蜜筒”即指甜瓜,其“丹里”的色澤與“蜜”的甘甜,已然成為生命豐饒與甜蜜的象征。
甜瓜作為祈子象征,在民間婚俗中綻放出最為絢爛的花朵。敦煌莫高窟壁畫中,婚宴場景上常見瓜果點綴,其寓意不言自明。宋人筆記《東京夢華錄》中詳細記載了婚俗中的“撒帳”儀式:“凡娶婦……男女對拜畢,就床,女向左,男向右坐。婦女以金錢彩果散擲,謂之‘撒帳’?!边@撒下的“彩果”中,象征多子的紅棗、花生、蓮子自然不可或缺,而甜瓜作為“瓜瓞綿綿”的具象化符號,亦常被雕成精美圖案,或直接以瓜籽代替,承載著人們對新生命延續(xù)的熱切期盼。
在北方一些地區(qū),新娘入洞房前,喜娘會將甜瓜籽撒在婚床上,口中念念有詞:“一把瓜籽撒滿床,生個兒子狀元郎?!蹦羌毼⒌摹吧成场甭?,仿佛生命的序曲在寂靜中奏響。而江南水鄉(xiāng),新婚之夜合巹酒畢,新人共食一片甜瓜的習(xí)俗,則讓“同甘共苦”的誓言與“綿綿瓜瓞”的祈愿,在味蕾的甜蜜中融為一體。
甜瓜的象征意義,早已超越了其作為食物的物質(zhì)屬性,升華為一種文化密碼,一種對生命本真的深沉禮贊。《禮記·郊特牲》有言:“器用陶匏,尚禮然也;冠而敝之,可也?!逼渲小稗恕奔春J科植物,與甜瓜同屬,在祭祀中以其自然形態(tài)象征天地之質(zhì)樸。甜瓜在祈子文化中的角色,正是這種“尚質(zhì)”精神的延續(xù)——它以其多籽、蔓生的自然特性,成為生命繁衍最樸素、最有力的隱喻。
《莊子·知北游》中云: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時有明法而不議,萬物有成理而不說?!碧鸸夏L,結(jié)出累累果實,以其自身的存在詮釋著生命繁衍的“成理”。它不似宗教偶像般威嚴,卻以最平凡的姿態(tài),承載著最神圣的愿望——對生命延續(xù)最本真的渴望。在婚房的燭光里,在撒帳的細語中,甜瓜的意象如一條靜水深流的河,無聲地滋養(yǎng)著中華文化中關(guān)于生命、關(guān)于傳承的集體記憶。
今日,當我們在夏日的案頭切開一枚甜瓜,金黃的瓤、飽滿的籽粒呈現(xiàn)眼前,清甜的汁液在唇齒間流淌——這滋味,不僅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,更是一份穿越千年的文化甘霖。在齒頰留香之際,我們咀嚼的,是《詩經(jīng)》的古老回響,是“綿綿瓜瓞”的生命寓言,是滲入民族血脈的、對生命本身最深沉的愛與敬。
這甜瓜,從《詩經(jīng)》的沃土中萌芽,最終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結(jié)出沉甸甸的文化之果——它平凡如斯,卻因承載著人類對生命延續(xù)最本真的渴望與祝福,而擁有了神圣的輝光。